
骆驼,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极能忍饥耐渴。骆驼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3周,没有食物可生存一个月之久。 骆驼是骆驼科骆驼属的动物,只有两种。生活在沙漠边缘的人类早在公元前3000年已经开始驯养骆驼,作为役畜,以供驮运和骑乘,有许多国家有倚赖骆驼为生的骆驼牧民,甚至有骆驼骑兵。
单峰骆驼毛短,主要生活在北非洲和西亚洲、印度等热带地域,生活在沙漠地带的牧民以骆驼奶甚至骆驼血作为食物,目前全世界只有1400万头,全部都是家畜。 骆驼由于胃内附生有水俘,作储水用,故能耐渴。骆驼鼻子构造异常特别,鼻腔内布满弯曲微小气道。当骆驼大量消耗水分时,其分泌物变得干燥,形成硬膜。骆驼呼气时,这种硬膜能吸收来自肺部的水分;当它吸气时,贮藏在硬膜中的水分又被送至肺部,循环不已。
外形特征 身高:成年骆驼一般到肩膀身高1.85米(6英尺),到驼峰身高可达2.15米(7英尺)。 体长:以双峰骆驼为例,体长可达3米。 骆驼头较小,颈粗而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眼为重睑,鼻孔能开闭,四肢细长,蹄大如盘,两趾、跖有厚皮,都是适于沙地行走的特征。尾细长,尾端有丛毛。背有1~2 个较大驼峰,内贮脂肪。胃分3室(缺少瓣胃),可以反刍。性情温顺,常单独活动,食粗草及灌木。寿命约30年。骆驼有两种:具有1个驼峰的,称为单峰驼(C.dromedarius),主要分布于阿拉伯半岛、印度及非洲北部;具有2个驼峰的,称为双峰驼(C.bac-trianus),体长约3米,高2米以上,前后两峰相距约0.5米。绒毛发达,颈下也有长毛。上唇分裂,便于取食。骆驼颇能忍饥耐渴,每饮足1次水,可数日不喝水,仍能在炎热、干旱的沙漠地区活动。由于它们鼻内有很多极细而曲折的管道,平时管道被液体湿润着,当体内缺水时,管道立即停止分泌液体,并在管道表面结出1层硬皮,用它吸收呼出的水分而不致散失体外;在吸气时,硬皮内的水分又可被送回体内。水分如此在体内反复循环被利用,故能耐渴。

被誉为“中国驼乡”的阿拉善走过五千年的驯驼历史,依然坚持做着骆驼文化的守望者。近些年,当地用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着骆驼文化的传承。
阿拉善位于中国内蒙古最西部,境内地貌类型主要以沙漠戈壁为主,著名的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横贯全境,特殊的荒漠生态环境与适应能力超强的骆驼成为这里游牧民族历史、文化、经济和生态功能的主题。
阿拉善盟政府官方资料显示,阿拉善是中国骆驼最为集中的产地,已有超过5000年的驯养历史。其独有的阿拉善双峰驼是世界双峰驼中的优秀品种,列中国骆驼品种首位。
阿拉善左旗文化旅游局副局长贺志国先生介绍道:“在漫长的岁月里,阿拉善牧民与骆驼同生长、共迁徙,成为最亲密无间的生存伙伴,而由此衍生、积淀的骆驼文化,至今仍较为完整地保存着。”

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和生态等综合因素的影响,阿拉善双峰驼的数量一度呈大幅减少态势。据了解,至2002年,当地双峰驼种群数量仅剩6.1万峰。当年,阿拉善双峰驼被列入《中国国家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保护双峰驼和传承骆驼文化并肩齐行,纳入当地重点发展项目。
阿拉善盟政府官方称,随即,阿拉善盟成立骆驼协会;农业部成立阿拉善双峰驼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和保种场;成立阿拉善养驼牧民专业合作社;成功试验阿拉善双峰驼现代繁殖技术等举措轮番实施,同时,牧民赛驼会、“苍天的驼羔”诗歌大赛、骆驼选美比赛等骆驼文化活动也逐步开展。
截至目前,阿拉善盟共有逾12万峰骆驼,是中国存栏骆驼最多的地区。
“骆驼文化旅游发展是最直接和最有效地传承骆驼文化的方式。”“当地旅游部门正在着力打造以驼商古道沿线牧户、古道驿站为核心的驼文化旅游圈,辐射古丝绸之路的‘驼商古道’、‘盐商古道’,从乌力吉口岸出境,至蒙古国、俄罗斯、中亚等地区。”

恩克巴图驯养了40多年骆驼,他说,他的父亲也是养驼人,他这是“家族产业”。
“父亲养驼时完全是因为喜爱,现在我养着120峰骆驼,除了销售驼奶,很多搞旅游的人从我这里买走两三岁的小骆驼。”问他为什么的时候,恩克巴图自豪地说,“因为我的驼漂亮啊,很多我放驼的时候也会碰见游客驻足和我的骆驼们合影。现在我儿子也接班搞起了驼产业,我们家的收入比十年前要翻好几番嘞。”
数据统计,阿拉善左旗作为阿拉善盟近一半骆驼数量的驯养地,2017年截止10月末,共接待中外游客498.2056万人次,同比增长78.07%。
阿拉善左旗文化旅游局副局长贺志国先生表示,接下来,当地要进行骆驼文化旅游科普开发,通过骆驼文化博物馆的展示、种驼场培育优良种驼群,在对双峰驼种群的有效保护、开发中,逐步将阿拉善建成世界骆驼产学研科教基地、世界骆驼研究繁育中心、世界骆驼科普中心,实现“中国骆驼之乡”向“世界骆驼之乡”的跨越。

1.世界骆驼的分布 从数量看,全世界1978年共有单峰、双峰骆驼约1699万峰左右,而2010年非完整统计数量升为1800万峰,其中单峰驼1600万峰,双峰驼200万峰。
非洲数量最多,约占全世界骆驼总数的71.75%,特别是北非撒哈拉沙漠的东南边界的国家里,骆驼占有很重要的经济地位;亚洲次之,约占26.9% 欧洲,大洋洲仅占1.35%。从分布的国家看,全世界共有23个国家中有骆驼.其中总数在290万峰以上的国家有苏丹、索马里;95万峰以上的国家有印度、埃塞俄比亚;20万峰以上的国家有中国、蒙古、毛里塔尼亚和巴基斯坦;10万峰以上的国家有乍得、尼日尔、肯尼亚、阿富汗、伊拉克、苏联和摩洛哥。
2.中国骆驼的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双峰骆驼主要产地之一。全国约有骆驼28万峰左右,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约110万平方公里的干旱荒漠草原上。从数量看,以内蒙古自治区为最多,约占全国骆驼总数的67%,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次之,约占20%左右。

从分布区域的广度看,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分布最广,几乎全区各县,市都有一定的数量。从分布的生态地理规律看,则是由草原带向荒漠带过渡,荒漠化程度越高,其数量也就越多,即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向西部,骆驼的数量逐渐增加,直到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等草原荒漠化程度较高地带,乃是我国骆驼最集中的产地。
这一地域约有25万平方公里,共有骆驼约24万余峰,占全国骆驼总数的40%左右。 澳大利亚中部有估计多至70万头野生化骆驼,它们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被引进作为运输用途的骆驼后代。这个种群数量以每年约11%的速度增加,由于侵占了饲养绵羊所需的有限资源,南澳大利亚政府已决定使用空中射杀的方法屠杀这些骆驼。
驼峰经解剖证实,驼峰中贮存的是沉积脂肪,不是一个水袋。而脂肪被氧化后产生的代谢水可供骆驼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有人认为,驼峰实际存贮的是“固态水”。经测定,1g脂肪氧化后产生1.1g的代谢水,一个45kg的驼峰就相当于50kg的代谢水。但事实上脂肪的代谢不能缺少氧气的参与,而在摄入氧气的呼吸过程中,从肺部失水与脂肪代谢水不相上下。这一事实说明,骆峰根本就起不到固态水贮存器的作用,而只是一个巨大的能量贮存库,它为骆驼在沙漠中长途跋涉提供了能量消耗的物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