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前,24岁的李梅(化名)刚生完宝宝不到2个月,右侧乳房突然出现一个小疙瘩,由于不痛不痒,以为只是涨奶积乳,心想在哺乳期应该不会有大碍,就没去大医院就诊。3个月后,李梅自觉肿块长大,为消除心中疑虑,她赶到医院乳腺外科检查。
医院医生根据其症状,建议李梅做了B超检查。最终数字化乳腺机及乳腺磁共振检查,均提示乳腺癌可能。

据了解,其实李梅的乳腺疾病,早在怀孕期间就有些症状,自己摸到乳房内有黄豆粒的肿块,但没有太在意。直至生完宝宝,在通奶的时候,也发现有肿块,还以为是奶结。直到查出有乳腺癌,才恍然大悟,其实肿块一直都在,而且还是恶性的。
主任医生考虑到患者处于哺乳期,决定先行粗针穿刺活检,活检结果明确为乳腺癌。当哺乳期遇上乳腺癌,这将如何治疗?主任医生施行了乳腺癌手术,在保乳的同时切除肿块,术后患者经历多次放化疗。
现在的李梅身心恢复不错,热爱生活,注重运动和饮食保健。主任医生说,现阶段病人主要是内分泌治疗,一般乳腺癌病人术后都需5-10年内分泌治疗稳定激素水平。

很多人都会认为喂奶就是疏通乳腺了,不会得乳腺癌的。其实这是个误解。主任医生解释,年轻女性哺乳期查出乳腺癌,很可能是在孕前或是孕早期已经出现病灶,到了妊娠哺乳期,女性体内激素分泌旺盛,性激素水平大大高于平常状态,促使癌细胞增殖活跃。哺乳期乳房体积增大,也会使妊娠期乳腺癌的诊断常常被延误。
同时还与哺乳期的女性在孕期疏于检查有密切关系。研究发现,孕期女性和哺乳期女性比一般乳腺癌患者发现疾病分别延迟2.5个月和6个月,主要是这部分患者孕期及哺乳期乳腺特殊的生理变化,且这部分患者不会接受定期的乳腺仪器检查,所以在发现乳腺癌时肿块比较大,且更易出现淋巴结或远处转移。

这是乳腺疾病的几种症状
专家建议,计划怀孕的女士应尽早到乳腺专科对乳腺进行全面检查,尤其是有乳腺癌家族史或有乳腺基础病变的女性。乳腺癌在尚未形成肿块、肿块太小、位置太深等情况下手诊是不能触及的,需要结合彩超、数字化乳腺机、MRI等检查综合分析,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预防乳腺癌要从改善日常生活方式做起,戒烟戒酒,定期锻炼,佩戴胸罩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紧,定期进行乳腺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