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养胎
药王孙思邈曾录“文王胎教法”,妊娠期的女性需:
“欲得观犀象猛兽、珠玉宝物;欲得见贤人君子、盛德大师;观礼乐、钟鼓、俎豆,军旅陈设,焚烧名香;口诵诗书、古今箴诫;居处简静,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弹琴瑟,调心神,和情性,节嗜欲,庶事清净”,如此则“生子皆良,长寿忠孝,仁义聪慧,无疾”。
此胎教法即蕴含养胎的意味了。

到了南北朝时期,名医徐之才首倡“逐月养胎法”,此法亦得到孙思邈的认可,故录于《备急千金要方》中传于后世。
简略言之,养胎之法不外乎调摄身心,谨慎起居,除此之外,我想,养胎真正关键的地方还在于行持这些方法的人。
对于胎儿来说,有一位同呼吸共命运的母亲相伴,一起分享世间的美好,才是对其最好的养护。
生命需要沟通
最近有一位连续两次出现胎停育的母亲就诊,焦急之情显现于色,因为这一次她怀孕六周多了,而B超提示胎儿发育仅有五周,尚未见到胎心搏动。
经过望闻问切之后,我考虑目前主要的问题是肝脾不和,其它并无大碍。处方之余,我跟这位母亲做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交流。
交流的主题就是我认为在中医人的眼中,生命是需要沟通的。尤其胎儿阶段,生命在躯体层面是脆弱的,但却有着极强的感知能力,如果此时能够得到亲人,尤其是母亲发自内心的呵护和赞美,这种与母体沟通的喜悦感更容易启动躯体的良性发育,正如《灵兰秘典论》所言:“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
反之,如果没有建立对生命全体的认识,我们也许根本不会去关注胎儿与母体的这种深层次交流,进而使各种不良情绪积累起来,最终造成胎儿躯体或者心灵的先天缺陷,此谓之“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西方文化巨匠达·芬奇有鉴于此,曾在其手稿中这样记述到:“同一个灵魂支配着两个躯体……母亲的愿望对其腹内的胎儿不断产生影响……母亲的意志、希望、恐惧以及精神的痛苦对胎儿的严重影响,大大超过对母亲本身的影响,不少胎儿因此丧生。”
非常幸运的是,这位母亲很快便理解了这个道理,经过一周多的共同努力,胎儿不仅出现了正常的胎心搏动,连发育都恢复了正常。

临床日久,这样的案例让我对前贤倡导的养胎之法有了更深切的体认。在与患者共同享受喜悦的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生命真实、健康的呈现本身就是需要建立在良好的沟通之上的,而良好沟通的前提就是放下自我。
一位母亲出于母爱的慈悲能够放下自我的执着,便会对胎儿的生命产生如斯的助益,而仁者能够举一反三,进而以通天下之志,其发端亦或在于此。
阴阳和合有化育之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其实男女,或者说夫妇,就是一对阴阳,而孩子就是这对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
如果夫妇和谐,则阴阳和合有乾坤化育之功,经言“阴阳和故能有子”,如此生子必然容易,且性质平和。反之,阴阳不和则化育亦难奏功,临证时发现很多不孕不育的患者就是存在这个问题,这是值得大家反思的。
同样,孕妇及其家人在养胎时除了注意调和饮食、睡眠、运动,使身得其养之外,也不能忽视夫妇和谐的重要作用。
夫妇感情融洽会使孕妇满怀生活的喜悦,心在志为喜,当胎儿感受到这份来自母亲的喜悦,心领神会之时,便神得其养了。但如果胎儿感受到的不是喜悦而是忧愁,甚至是怨恨,那么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了。
当下有太多的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或者脾气暴躁,或者胆小易惊吓,或者有自闭倾向,诸如此类神志方面的异常,究其原因大多皆肇始于夫妇感情的问题。

《素问·奇病论》载“帝曰:人生而有病癫疾者,病名曰何?安所得之?岐伯曰:病名曰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也”。
经文明确指出,原发性癫痫大多源于胎儿时期,母亲受到惊吓所致。细味经文,虽仅举“癫疾”一病,于情志仅举“惊”一种,但却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那就是孩子大多数先天性的疾病亦即胎病,我们都可以从母亲的七情方面寻找预防和解决的办法。
正是基于这个认识,在爱人怀孕之前,我就专门跟她交流过:怀孕期间一旦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一定要说出来,即使是不方便说的也要说。
当然她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开朗的人,也很容易就做到了。另外我自己也非常注意去感受她的情绪波动,有时候还会主动去帮助她开解和释怀,因此爱人在怀孕期间心态是相当平和的。
经过这一番努力,我们观察孩子出生后,至少在心智方面的发展是有所不同的,既有符合这个年龄阶段的天真烂漫,也不时会有一些令人惊奇的举动,比如最近奶奶就发现,在给孩子喂东西时,孩子偶尔也会礼让她,这对刚满一岁的孩子来说是不容易做到的。

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说“夫妇”又称“爱人”。“仁者爱人”,爱人便是无条件地放下自我,去尊重和感受对方的需要。
实际上这是不容易的,想想有几个家庭能够真正地做到呢?但确实这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关键在于我们经常会对这些做法感到不屑一顾,甚至视作成就个人理想的障碍。
但《中庸》有言:“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俗话又说“家和万事兴”,因此,如果每一对夫妇都能够相敬如宾,自然家庭的阴阳就和谐起来了,能够获益的又岂止是胎儿呢?
作者赵江滨介绍:

中医师
医学硕士,毕业于广西中医药大学,2010年起跟随刘力红教授学习经典中医,致力于钦安卢氏医学与黄帝内针的临床研究。
擅用针药结合辨治内、妇、儿等临床各科疾病,对于四时感冒、咳嗽、鼻炎、哮喘等外感类疾病,痤疮(青春痘)、湿疹、荨麻疹等急慢性皮肤病,腺样体肥大、厌食、肠系膜淋巴结炎、便秘等儿科常见病,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不孕症、孕前调理等妇科常见病以及风湿腰腿痛、高血压、糖尿病、肝胆胃肠疾病、头痛、眩晕、面瘫等多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