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是一个随环境条件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整体。现有的治疗方法并不能有效地治疗癌症,因此,正在继续探索癌症治疗的新策略。大多数临床治疗方案包括多种非交叉耐药抗癌药物。DNA修饰剂,如蒽环类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和铂类药物,已经单独或联合用于卵巢癌、晚期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研究。依托泊苷是一种拓扑异构酶II抑制剂,用于各种癌症的化疗,包括淋巴瘤、肺癌、白血病和卡波西肉瘤。癌细胞对拓扑异构酶II的依赖性比正常细胞高,因此靶向该酶是控制癌细胞增殖的重要策略之一。依托泊苷与拓扑异构酶II和DNA形成三元复合物,导致DNA断裂,从而导致细胞凋亡。足叶乙甙具有剂量限制性血液学和胃肠道毒性。抗肿瘤药物的脂质体制剂,包括鬼臼乙叉甙,已被探索,以提高其活性,并减少其毒性。我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骆驼乳中的磷脂进行了分离鉴定。用骆驼乳磷脂制备脂质体包埋抗癌药物依托泊苷(ETP),在小鼠模型上测定其抗纤维肉瘤活性。用苯并芘(BAP)诱发小鼠纤维肉瘤,用依托泊苷包埋骆驼乳磷脂脂质体(ETP-Cam脂质体)和依托泊苷负载DPPC脂质体(ETPDPPC脂质体)治疗荷瘤小鼠。与游离ETP或ETP-DPPC脂质体相比,经ETP-Cam脂质体处理的荷瘤小鼠肿瘤进展缓慢,生存率提高。

210nm处经紫外检测的磷脂标准混合物的色谱图本研究测试了一种色谱分离和定性/定量测定四种PLS的方法。应用该法测定了骆驼乳中的PE、PC、PI和LPC。这是首次用骆驼乳磷脂制备脂质体用于抗癌药物的研究。结果显示,与游离依托泊苷或依托泊苷相比,骆驼乳磷脂脂质体包埋的依托泊苷对小鼠纤维肉瘤具有更强的抗癌活性。这表明骆驼乳磷脂可能是一种更好、更有效的人体抗癌药物传递系统。